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簡球會(絕對五力)

簡球會

活動日期:2013/10/06 (日)
活動時間:下午14:00~17:00
活動地點:Rebirth Cafe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86巷19號(台大附近)
主題分享:「絕對五力」很有梗的說法,在此分別代表了「微影(響)力」、「思考力」、「鮮試力」、「資訊圖表力」、「簡報力」。


微影力/Shary(微電影協會秘書長)
  • Shary,文化大學廣告系畢業,擅長「影音行銷」,唯近年「微電影正夯」,自謙加入了微電影協會成了秘書長,才學會「微電影」跟「秘書長」這兩件事。
  • 分享在擔任微電影秘書長階段,學習到的三件事:
    1.不要拍/微電影本身是件極其複雜的事,除了具備其本身的「動人故事性」外,「活動行銷」、「宣傳推廣」,也是多數微電影的緣由。並且必須思考,如何從話題的擴散,到社群行銷,乃至新聞的報導宣傳。
    2.不要賺/放棄了400萬的經費、比賽的機會…
    3.不要問/教中學、審中學、聊中學…
  • 跨界」趨勢/多媒體跨界、工具跨界、載具跨界、場域跨界...。
  • 微電影可視為「廣告」+「電影」,它既是加長版的廣告,也是精華版的電影,它是廣告,同時也傳遞了電影的劇情。微電影如何將產品意涵品牌精神透過故事張力傳達給閱聽眾才是其致勝關鍵。
  • 該如何做好一部「微電影」:有想說的故事、從生活出發、感同身受才動人。其中有幾個元素更是造成影響力的關鍵:「主題命名」、「故事有梗」、「關鍵畫面」、「自然素人」。
  • 微電影分享:「新年頭老日子」、「單車天使」、「Black Berry」、「逆光飛翔」。
  • 金玉良言:吳念真「微電影是這個時代的風景與憂喜」。「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思考力/君白(多本思考與認知心理學書籍導讀人)
  • 君白,台大心理所工商心理學組。簡介了心理學的各學派,包括「人格心理學」(講習慣)、「實驗心理學」(心理物理)、「認知心理學」(思考歷程)、「計量心理學」(心理測驗)、「社會心理學」(人際互動、行為反應)...等。
  • 心理學家們持續不斷探究的就是,因不同「刺激」而引發不同「行為」中間的心理歷程,也就是所謂的「黑箱」,而這黑箱又受到各項因素的影響,包括了「文化」、「專業」、「過去經驗」(背景、領域)、「習慣」乃至於「當下情境」。心理學家們皆期望更了解「黑箱」,進而能預測「行為」。(感謝君白會後修正^ ^)
  • 推薦好書(1):「快思慢想」/重要核心架構為將心智分為系統一、系統二。系統一屬於「直覺」判斷,是一種自動化、無法中制的反射性回應,具有演化的基礎,可經長期訓練習得,所謂的「專家直覺」就屬於系統一的運作。系統二屬於「邏輯」思考,是一種費力的心智活動,需要有「啓動」機制,或因不專注而導致表現受影響,則歸為系統二的運作。
  • 推薦好書(2):「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據說是較輕鬆易讀的書,沒有艱澀的理論架構。
  • 提升思考力的六個方法(6+1):1.抓出關鍵字(以降低認知負荷) 2.三角邏輯思考習慣(資料、論據、主張) 3.全面性思考 4.多問為什麼 5.寫下來 6.多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 6+1.據與會者回饋,只要吃好油,且多食用Omega-3脂肪酸,對於提升腦力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噢,也可參考「提升腦力,6大食力」!
  • 人們偶爾會產生「認知失調」的狀態,但又因跟原始的信念產生衝突,所以必須合理化自己的思考行為,而作出「自認合適」的反應。就像是參加了一場費用高昂的演講,聽講前充滿期許,但聽完後卻不覺得有所獲得,但經朋友詢問後,又不斷「合理化」的思考,這麼貴的演講,一定有其價值性存在,只是我現在還沒頓悟罷了,於是乎你給出的評價仍是中上水準,試圖讓一切符合當初預期。
  • 金玉良言:時常「歸零。這句話我特別有感觸,尤其是參加了為數眾多的活動,總是發現,當「放下自我」的時候,你才能真正聽見別人說了什麼。也可參考天下雜誌「歸零時代,放下茫然再出發」。

鮮試力/敦國(創意比賽達人)

  • 話說,敦國這位「Facilitator」,倒是發揮了堅強的實力,讓我聽到筆記都不知道該記什麼了。對於這場演說,我算了一下,自己只記下區區33個字,似乎倒也不是什麼關鍵字,但對於一場精彩的演說,我卻僅記下寥寥無幾的字數,自己都很難信服,於是回程的路上我開始試著釐清一些原因。我發現,其實每位講者各有其不同的闡述方式,有的人結構性強、有的人敘事力強、有的人張力性強,闡述方式部分取決於「人格特質」,部分因著「簡報目的」+「個人認知」的不同,也是影響簡報呈現的原因,但閱聽眾想從這場簡報裡「獲得什麼?」,我倒認為是「絕對關鍵」,好比說,敦國的這場簡報對我來說,就是沈浸在他製造出來的氛圍裡,享受這場簡報的過程,或許內容也不必深奧,因為我正在看一場美好的演出。
  • 每週一鮮事」,話題性十足,加上生動的肢體語言,及流暢的表達技巧,充分為這場18分鐘演講構築了「戲劇性張力」。並且展現其精確的洞察能力,能以「就試這麼一次」為活動定調,啟發人們「嚐鮮」的慾望本能。其舞台上的魅力,具備了「強烈的」、「戲劇化」、「有趣」等特質,並且能運用引導師的技能,適時地讓台下的閱聽眾反思,段數相當高阿。
資訊圖表力/柏鋒(台灣資訊圖表社團創辦人)
  • 柏鋒大哥目前擔任某財經網站的企劃,而財經的資訊必須經由圖表傳達給閱聽眾,故為了「快速」傳達「正確」的訊息,便開始鑽研「資訊圖表」相關研究與議題。
  • 分享開始以「清玉」的「方糖甜度」說明資訊圖表化的一目瞭然,接著以「白宮」所釋出的圖表案例說明了簡單的色調對比(藍、紅),更能強調出圖表的單純對應性。且履歷的視覺化,除了增添趣味性外,更是讓人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到你過去的重點經歷,是大家可以試圖仿效的。
  • 複雜資訊應被圖表化的三個原因:(1)easy to digest/易於領會 (2)shareability/可分享的 (3)the ''cool'' factor。讓人得以快速消化圖表資訊並理解內容,當資訊較容易被接受理解,再加上某些圖表展現的趣味性、故事性,更能使其被廣為傳遞。而一張絕佳的圖表,應具備五大要素:(1)Accuracy(精確) (2)Analysis(分析) (3)Clarity(清晰) (4)Style(風格) (5)Technique(技術)。
  • 資訊圖表內含的架構包括:(可參考設計的邏輯:INFOGRAPHICS深入人心的視覺法則)1.Chart(圖表)/Interaction
    2.Diagram(示意圖)/Explanation
    3.Graph(統計圖表)/Comparison
    4.Map(地圖)/Location
    5.Pictogram(象形圖)/Representation
    6.Table(表格)/Information
  • 資訊圖表的內容,需要呈現出哪些面向的資料,完全取決於你要說「什麼樣的故事」,也決定了你要塞多少訊息在一張資料圖表中,但其實在一張資訊圖表內,超過5個面向的訊息已經屬於相當龐雜的資料了,反而會干擾讀者的思緒而影響其解讀能力。而為了使閱聽眾能更快地遵循圖表相關脈絡,以理解其內容,適當的定義「格式」,並且設計恰當的「閱讀動線」是必要的。
  • 而要如何設計「資訊圖表」呢?可以從Excel、Illustrator進階到JavaScript,然而特別推薦「infogr.am」這個網站,讓你輕輕鬆鬆套用資料又可以瞬間完成超有設計感的圖表。(唯…可能對於「何種資訊該選用哪種圖表來呈現」還是要有些基本的概念阿!! XD)
  • 金玉良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
簡報力/治華(簡報實驗室部落格創辦人)
  • 簡報魔王應用實例,頗析如何判斷簡報的良莠,並且對症下藥。就像在商業簡報中,經常會有公司簡述,與服務內容…等,但時常不是抓不到重點,就是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一份好的簡報應該要抓住幾個根本關鍵:
    1.目的明確/ex:提供「全方位服務」是方法,目的可能是「創造市場」或者更精確的字句,所以要抓到重點,而且要擺對地方。
    2.方法強化/ex:就上述例子,「全方位服務」就是用來強化「創造市場」這個目的,所以仍不可忽略,但可縮小字級使用。
    3.文字有感/ex:吸水力全國第一(功能特色)、給寶寶一夜8小時的乾爽(獲得感受)。
    4.框線定位/維持版面清晰易讀,用以穩定閱聽眾的視覺動線。5.梗圖易懂/圖案建議具象化,而不要造成閱聽眾有過多的聯想,而思緒飛躍無法專心聽講。
  • 主張「一張簡報,一個主題,一個重點」。
  • 必須悉心的找出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或消費者),以進行「深切的」的產品功能特色(服務)陳述,增強使用者(或消費者)的感受性
  • 金玉良言:「人們不是要買1/4吋的鑽孔機,而是1/4吋的洞」「找回人生的自主權」。
  • 治華會後重點分享: 1. 不要忘記探索真實的現況 2. 要從痛點去思考自己要給予的效益與感受 3. 每一句話的每個字都不等值(很多人都說聽不懂這句 XD) 4. 懂得為簡報留白是設計的第一步 5. 不要把不同目的的文字放在同一張投影片 6. 為什麼要簡報? 找回人生的選擇權。 QA:「放下知識,做自己」「 當妳可以碰觸他人情感的時候,,真實才與妳越來越近」「不要做一個台上風光,台下惹人厭的講者,表達從修身開始」。

會後心得/Sasha
  • 五位講者,可說都是「跨界」的代表。曾經都因為需求,從中發掘到樂趣,進而開始不斷地鑽研學習。而又該如何「維持」不斷學習的動力?我認為,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在試圖的想要證明自己,再經由他人的回餽而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或反思,而在某個平台上試著「分享」,分享感受、分享經驗、分享體認…等,再由各自不同的闡述方式去述說一個你自己的故事,相信在分享的過程中,不管是講者或是聽眾,只要願意以「歸零」心態傾聽他人的聲音,才能真正聽到自己內心的呼喚。
  • 而關於18分鐘的演說,我沒什麼經驗,只是在思考18分鐘究竟能傳達什麼訊息?聽眾又想從中獲得什麼?我認為,或許就像一本書,我從一本書得到了一個核心價值(1),但是那又如何?或許這個核心價值我早有認知,只是講者再度強化了這個認知的重要。所以我需要一些建議,或者說是策略方向(2),接著再給我幾個具體實際的執行方法(3),如此一來,演說帶來的效應或許才得以持續。另外,突然回想起我上一份簡報,似乎也是出社會後第一份簡報(目前也只有這份XD),突然有點頓悟,頓悟點在於,就算「你」再怎麼認為自己的主架構明確,倘若聽眾無法組織(甚至就假設聽眾無法組織),那就幫他們組織(複習),貼心的回應,會得到無限的回餽:)
  • 呼應「勇敢/謙卑」看似矛盾,但可相容。我倒是想到「謙遜的自信」,看起來更不相容的兩個詞兜在一起,想傳遞的訊息是「人要隨時隨地的放大/縮小自我」(有點像不斷地發散/收斂)過程,只是這放大/縮小,需要高度的自覺。當你在台上,展現自我、闡述想法的時候,「我」要很大。然而接受建議跟提問的時候,「我」要很小。而在台下提問的人,要「我」很大的相信每一個問題所代表的意義跟價值,卻也要有「我」很小的體認,也就是「歸零」的概念。人們往往在表達,我是誰?我要說什麼?我做了什麼?你們懂我說什麼嗎?這時候的「我」就「很大」。
  • 另外,主持人,跟暖場、過場的夥伴,更是促使活動更加精彩的關鍵人物。當Chris帶起暖場活動,讓我們拋開「不會畫圖」這個包袱,頓時覺得自由起來(但當我被稱為有80分能力時,包袱又回來了XD),也為這場活動做了很棒的開場,讓在場的每一個「我」開始壯大起來。而江江的主持功力更是一等一,準確的抓住每場分享的關鍵字(感知性強),扼要地闡述主軸(組織力強),快速的連結能力(思考活絡)。這場活動比以往我參加過的任何一場,帶給我更多的想法與反思,謝謝精彩的五力講師,讓這場活動如此出色:)
                 

                  
                 
Sent from Ever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