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導引設計練習/旅遊雜誌設計
日期:2012/10/06
地點:高軟園區(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2號4樓之1)
引導人:Nor Chen
[前言]
「劇本導引設計」,聽起來就是件有趣的事,雖然還不知道要怎麼玩起,但衝著一股完成「新體驗」的動力,於是便不辭辛勞、不顧荷包,熱血的衝往高雄參與「劇本導引設計工作坊」,可惜的是那時筆記的經驗還不足夠,再加上活動過程因時限下相當緊湊,故未在每一個活動階段拍照留下記錄,只好多以文字敘述來記錄活動的流程。
[工作坊流程]
A定義問題
- 訪談:在訪談階段,將會得到「接觸點」、「使用者需求」、「Persona」。
- 接觸點:在訪談的過程中,將所有的關鍵字詞寫在便利貼上(黃色便利貼)。除了呈現出「舊劇本外」,並將同質的資訊歸類,進行第一次的「彙整」。
- 使用者需求:將上述彙整後的「黃色便利貼群」,運用「階梯法」的方式,各別提取出不同的「需求」(藍色便利貼)。再由不同的需求中,提取出3-5個「主要價值」(粉紅色便利貼)。
- Persona:畫一張受訪者的畫像,簡短的描述年齡、工作、習慣、個性、家庭成員、休閒嗜好...等。(可使用5whys)

B拆解舊劇本(舊劇本=故事情境=互動情境+客觀事實)
- 互動情境:為舊劇本中的「動詞」,可參考使用的元素包含,人(Human)、物(Object)、動(Action)、訊(Message)。也就是未來新劇本需要更動的部分。以下為「動詞」提取範例。
C建構新劇本
- 再次修正Persona:經過「價值」提取,「互動」變更後,微調Persona,使其更加明確。
- 腦力激盪
- 由3-5個「主要價值」中篩選出2個最重要的。
- 以個人為單位,獨立思考上述兩個主要「價值」,是否可產出不同的「互動方式」(建議每種價值各思考五種互動方式),以套用舊劇本的「互動情境」。請盡量天馬行空,不必考慮如何執行。
- 想完點子後,每個人輪流上台發表,發表方式為:
a)由其中一人先發表自己的點子,每發表一個就貼在牆上
b)如果聆聽者發現跟自己的點子相似,請把自己的點子跟著貼上。
c)如果聆聽過程中有激發新點子,馬上拿便利貼寫下來,輪到自己發表時再一併提出。
d)聆聽者不能發表任何批評。
e)給別人有發言的機會。

(作者Nor Chen)
- 整合服務流程
- 每位組員(每組3位)由上述所有的「互動方式」中,選出其中幾個組織成「服務架構」(盡量以圖示方式)。
- 當所有組員輪流發表完後,必須決定要選擇一位組員的「服務架構」深入討論,或集結各組員的服務概念,統整成另一個「服務架構」。

D驗證新劇本(劇本咖啡)
在整合「服務設計流程」後,每組分派「聽者(回饋者)」開始交替至不同組別中,了解其他小組提出的「服務架構」,並回饋優缺點。小組內留下「解說者」,是解說當組的服務流程是如何建構出來的,對象是誰,價值是什麼...等。
E修正新劇本
縮小缺點/放大優點:如此循環解說兩輪後,每組成員需就他組成員提出的優缺點作增強或修正。繼而得到最終的服務架構。
F新劇本產出
[工作坊產出]
此次工作坊產出的「服務架構」主要區分為:「平台端」、「雜誌本體」、「加值服務」。
- 平台端主要功能為:
a)提供【有聲書】,以減輕上班族無暇閱讀的負擔,可善加利用時間、空間,在疲勞的一天後,也不需多耗費眼力閱讀相關訊息。讓使用者在到達目的地前,即能藉由有聲書的解說,了解目的地的風俗民情,以期待旅遊更有深度與價值。
b)配備專屬【虛擬助理】,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包含道路救援、海關刁難、意外事故等相關處理方案)。並另提供影音導覽、行程規劃、交通建議等其他服務。
c)藉由平台【分享】相關旅遊資訊及【用戶實地體驗】,以提升網站之名度並藉由點閱連結,以挖掘潛在消費族群。
- 雜誌本體部分:
a)附贈地圖,並在書中的景點導覽頁面裡,增加【景點小貼紙】,讓使用者可自行將喜愛的景點小貼紙貼在附贈的地圖上,以提供手作的樂趣,並作為分享與收藏之用。(或許,當使用者漸多,自製手作地圖的分享,也能成為另一種團體集會的分享標的)
b)提供線上列印【隨行手冊】,使用者可以藉由平台,選擇適合個人需求的內容,包含喜愛點的地圖、交通資訊、行程建議...等,平台協助將內容整合製作成使用者期望的【紙本大小】,並可隨即列印出,以利攜帶。
- 另提供加值服務:若使用者期待更輕鬆且精緻的旅遊紀錄,平台也提供【專屬的旅遊手冊製作】,內容包含了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中所拍攝的照片,只要只用者遵照平台內簡易的操作流程執行,當旅程結束後,馬上就可以線上付費讀取您的專屬旅遊手冊,獲選擇精裝本訂製(3日內送貨到家)。
[後記]
此次因時間限制,缺乏了很重要的部分,即為【將舊劇本的互動>轉換成腦力激盪的結果>寫出新劇本】,Nor大表示,因為服務的接觸點是從劇本而來,衷於劇本找到的缺口會比較有意義。
Sent from Evernot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